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648|回复: 4

“美女拳法”研究

[复制链接]
门派:不明
发表于 2009-8-8 14:01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金庸的小说,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几乎无所不在,这也正是金庸小说的魅力之一——将奇幻的武侠世界构建在厚实的文化土壤之上。“美女拳法”就是一例。每招每式均以美女的典故为名,应该算的上是金庸所创造的最为美艳的武功了。

    “美女拳法”,古墓派祖师林朝英所创,施展时身形飘逸潇洒,招式精妙凌厉,拳法每一招都是模拟一位古代美女,将千百年来美女变幻莫测的神韵仪态化入其中,也可以用金铃索来使。招数名称极有诗意,每一招都出自一个历史典故,施展出来或步步生莲,或依依如柳,于婀娜妩媚中击敌制胜。杨过曾以此拳法义助陆无双,后又于武林大会上智胜金轮法王二弟子、力大无比的达尔巴。

    古墓派自林朝英开派,从来传女不传男。林朝英创下这套“美女拳法”,每一招都取了个美女的名称,使出来时娇媚婀娜,却也均是凌厉狠辣的杀手。杨过跟小龙女学武,这套拳法自然也曾学过,只是觉得拳法虽然精妙,总是扭扭捏捏,男人用之不雅,当练习之时,不知不党的在纯柔的招数中注入了阳刚之意,变妩媚而为潇洒,然气韵虽异,拳式仍是一如原状。

  美女拳法是古墓派武功中最奇妙最花巧的,拳法每一招都是模拟一位古代美女,由男子使来本是不甚雅观,但杨过研习时姿势已有更改,招名拳法如旧,飞掌踢腿之际,却已变婀娜妩媚而为飘逸潇洒,使时忽而翩然起舞,忽而端形凝立,神态变幻,极尽诡异。

  要知女子的姿态心神本就变化既多且速,而历代有名女子性格各有不凡之处,颦笑之际、愁喜之分,自更难知难度。将千百年来美女变幻莫测的心情神态化入武术之中,再加上女神端丽之姿,女仙飘缈之形,凡夫俗子,如何能解?

  “貂蝉拜月”,这一招是右手一探,从敌人肩头绕了过去,啪的一下,掌缘在敌人肩后斩一下。

  “西施捧心”,这一招是左拳打出,正中对方心口。

  “昭君出塞”,这一招是左手斜举,右手五指弹起,作了个弹琵琶的姿势,五根手指一一弹在敌人身上。

  “麻姑献寿”,是双手合拳向上抬击,击中对方下巴。

  “天孙织锦”,这一招是右手挥左,左手送右,作了个掷梭织布之状,这一挥一送,双手分别可打中两名敌人的肩头。

  “文君当垆”,是举手作提铛斟酒之状,在敌人头上一凿。

    “贵妃醉酒”,身子摇晃,跌跌撞撞的向右歪斜出去,肩头正好撞中敌人的胸口。

    “弄玉吹萧”

    “洛神凌波”

    “钩弋握拳”

    “则天垂帘”,身子前扑,双掌以垂帘式削将下来。

  “一笑倾国”,却是陆无双为了为难杨过而杜撰的招数。美人嫣然一笑固能倾国倾城,但怎能用以与人动手过招?杨过一怔,随即会意,立即纵声大笑,哈哈哈哈,嘿嘿嘿嘿,呼呼呵呵,运起了“九阴真经”中的极高深内功。敌人听得笑声怪异,不禁头晕目眩,身子摇了几摇,扑地便倒。

  “红玉击鼓”,双臂交互快击。

    “红拂夜奔”,出其不意的叩关直入。

    “绿珠坠楼”,扑地攻敌下盘。

    “文姬归汉”,是双掌连拍数下,接着连绵不断地拍出,共有胡笳十八拍。

    “红线盗盒”

    “木兰弯弓”

    “班姬赋诗”

    “嫦娥窃药”

    “蛮腰纤纤”,腰肢轻摆避开。

    “丽华梳妆”,五根手指张开,伸手在自己头发上一梳,手指跟着软软的挥了出去。张丽华是李后主的宠姬,发长七尺,光可鉴人,李后主为她废弃政事而亡国,其媚可知。

    “萍姬针神”,伸指戳出,做个细心缝衣的模样。

    “西子捧心”,即“西施捧心”。

    “东施效颦”

    “洛神微步”,即“洛神凌波”。

  “曹令割鼻”,是挥手在自己脸上斜削一掌,左掌削过,右掌又削,连绵不断。古时曹文叔之妻名令,丈夫死后自割其鼻,以示决不再嫁。拳法中这一招是以手掌在自己脸前削过,格开敌人来击面门的拳掌。

  “古墓幽居”,右手支颐,左手轻轻挥出,长叹一声,脸现寂寥之意。这是“美女拳法”最后一招的收式,却是杨过所自创,林朝英固然不知,小龙女也是不会。杨过当年学全了美女拳法之后,心想袒师婆婆姿容德行,不输于古代美女,武功之高更不必说,这路拳法中若无祖师婆婆在,算不得有美皆备,于是自行拟了这一招,虽说为抒写林朝英而作,举止神态却是模拟了师父小龙女。

    招式名称一共28,其中两招“西子捧心”、“西施捧心”,“洛神微步”、“洛神凌波”似乎重名。杨过独创两招:“一笑倾国”一招系陆无双杜撰,杨过即兴创作;“古墓幽居”是当年杨过学艺时自创的最后一招收式。

    招式名称的来由,“梨花院落”的《金庸笔下的美女拳法》一文已有叙述,还缺五招:文君当垆、贵妃醉酒、弄玉吹萧、钩弋握拳、一笑倾国。因此,本人斗胆,略作续貂。
门派:不明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8-8 14:02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
跟帖

文君当垆

据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,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,少好读书击剑。景帝时在梁国为官,梁孝王病死,相如归蜀,路过临邛(今四川邛崃),结识富商卓王孙的寡女卓文君。

卓文君,貌美有才,善鼓琴、喜音乐,丧夫后在家独居,达官贵人向她求婚者络绎不绝,而独慕相如才华,瞒着父母,从城南古渡,在夜色朦胧中和相如私奔成都。

相如弃官后家贫如洗,无奈又与文君返回临邛,尽卖其车骑后,买了一酒舍酤酒。而令文君当炉。司马相如也与保庸杂作,涤器于市中。

后来,卓王孙心疼女儿,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,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。司马相如有财、有名后,又受皇帝宠幸,便宿娼纳妾,竟不理会卓文君。文君因作《白头吟》:“皑如山上雪,皎如云间月。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。今日斗酒会,明旦沟水头。躞蹀御沟上,沟水东西流。凄凄复凄凄,嫁娶不须啼;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竹竿何袅袅,鱼尾何。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!”又作《诀别书》:“春华竞芳,五色凌素,琴尚在御,而新声代故!锦水有鸳,汉宫有水,彼物而新,嗟世之人兮,瞀于淫而不悟!朱弦断,明镜缺,朝露晞,芳时歇,白头吟,伤离别,努力加餐勿念妾,锦水汤汤,与君长诀!”

  历史上临邛也成为酿酒之乡,名酒辈出。文君酒成为历史名酒,唐代罗隐的《桃花》诗曰:“数枝艳拂文君酒,”传说中还有“文君井”,陆游《文君井》诗曰:“落魄西州泥酒杯,酒酣几度上琴台,青鞋自笑无羁束,又向文君井畔来。”

贵妃醉酒

杨贵妃(719~756年),名玉环,唐代蒲州永乐人(陕西华阴县人)。通晓音律,能歌善舞。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,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,欲纳入宫中,先使其出家为女道士,号太真。后纳进宫中,封贵妃,一直为玄宗宠爱。

“贵妃醉酒”,源自明代传奇《磨尘鉴》。乾隆时有花部地方戏《醉杨妃》,后来发展出京剧剧目《贵妃醉酒》,又名《百花亭》,写的是杨玉环与唐玄宗约在百花亭饮筵,久候玄宗不至,原来他早已转驾西宫。贵妃羞怒交加,万端愁绪无以排遣,遂命高力士、裴力士添杯奉盏,饮致大醉,怅然返宫。

弄玉吹萧

汉朝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:“萧史者,秦穆公时人也,善吹萧,能致白孔雀于庭。穆公有女字弄玉,好之。公遂以女妻焉。日教弄玉作凤鸣,居数年,吹似凤声,凤凰来止其屋,公为作凤台。夫妇止其上,不下数年,一旦皆随凤凰飞去。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,时有策声而已。”

弄玉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,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中解释了这个典故:“相传春秋之时,秦穆公有女,小字弄玉,最爱吹箫。有一青年男子萧史,乘龙而至,奏箫之技精妙入神,前来教弄玉吹箫。秦穆公便将爱女许配他为妻。乘龙快婿这典故便由此而来。后来夫妻双双仙去,居于华山中峰。”李白有《凤台曲》:“尝闻秦帝女,传得凤凰声。是日逢仙子,当时别有情。人吹彩萧去,天借绿云迎。曲在身不返,空余弄玉名。”

宋词词牌“凤凰台上忆吹箫”,又名“忆吹箫”,即取自传说中箫史与弄玉吹萧引凤的故事。  

钩弋握拳  

钩弋夫人(?—前88年),姓赵氏,齐国河间人,因她的手总是握拳,直到汉武帝见到她,才将她手展开,武帝为其修“钩弋宫”,号“钩弋夫人”,又称“拳夫人”。后进位婕妤。

太始三年(前94年),钩弋夫人生子,取名弗陵,号钩弋子,武帝视为掌上明珠。常对人夸耀:“弗陵类我”。  

据说她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,类似上古尧帝降生,大臣们纷纷恭祝武帝。武帝老年得子,更是爱不释手。武帝临死前几年,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,但是为了防止“子幼母壮”、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,他借故处死了钩弋夫人。武帝对钩弋夫人无情地喝斥:“还不快走,你不能活了!”这时,她还不到22岁。史书记载说,这一天暴风扬尘,百姓感伤。

后世有首诗哀悼赵婕妤:“河间佳气望中腾,玉手如钩独见征。一去甘泉仙路杳,空留衣履在云陵。”

一笑倾国

褒姒,西周周幽王的宠妃,生卒年不详。褒人所献,姓姒,故称为褒姒。她甚得周幽王宠爱,生下儿子伯服。褒姒生性不爱笑,幽王为取悦褒姒,举烽火召集诸侯,诸侯匆忙赶至,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,只好狼狈退走。褒姒见状,展颜为笑。后来,褒姒勾结权臣,废申后和太子宜臼。申后之父联络鄫侯及犬戎入寇,周幽王举烽火示警,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,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,褒姒亦被劫掳,不知所终。这就是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,“一笑倾国”即由此来。

汉武帝时乐工李延年唱道: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笑倾人城,再笑倾人国,宁不复倾国与倾城,佳人难再得。”汉武帝问之,李延年答曰有一妹,武帝由此召见其妹,即后来的李夫人。这就是成语“倾国倾城”的出处
门派:不明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8-8 14:02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
跟帖

貂禅拜月  

貂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,四大美女之一,原为三国时汉司徒王允府内歌伎,其色倾城,兼善歌舞。后被王允收为义女,奉命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二人之间,致使二人最终失和,董卓最终命丧吕布之手。

据说她因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,遂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,愿为主人分忧。恰巧此时,乌云遮月,人人称说是月亮为其美色所折服,取云遮面,不敢与其争辉。貂蝉拜月的典故即出于此,而所谓闭月羞花之“闭月”也是由此而来。

西子捧心

出自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彼知矉美,而不知矉之所以美。”后因以“西子捧心”谓美女之病态,愈增其妍。

昭君出塞

汉元帝后宫有绝色女子王嫱(昭君),因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,被画为丑状,元帝不加召幸。昭君自弹琵琶,自怨自艾,元帝始发现其美,立为明妃,欲斩毛延寿。毛逃往匈奴,献王嫱画像与匈奴王,匈奴发兵索要王嫱,元帝虑兵力不足,乃割爱送王嫱出塞和亲。王嫱见匈奴王,约三事,斩毛延寿。

麻姑献寿

葛洪《神仙传》及《太平广记》均有记载:建昌人,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。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,降于蔡经家,能掷米成珠。年十八九许,于顶中作髻,余发垂至腰。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,光彩耀目,不可外状。……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,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,为王母祝寿。故旧时祝女寿者,多绘麻姑像赠送,称「麻姑献寿」。

天女织梭

牵牛织女二星,隔河相望。至七夕,河影没,常数日复见。相传织女者,上帝之孙,勤织日夜不息。天帝哀之,使嫁牛郎。女乐之,遂罢织。帝怒,乃隔绝之,一居河东,一居河西。每年七月七夕,方许一会。会则乌鹊填桥而渡,故鹊毛至七夕尽脱,为成桥也。关于织女的故事,古书记载与民间传说略有出入,但有天宫有仙女,且善织锦,古书与传说均有此说法,天女织梭一式应是从此而来。

则天垂帘  

武则天(624——705年),并州文水人,唐高宗李治的皇后,唐代女政治家。性巧慧,多权术。637 年(唐太宗贞观十一年),武氏以美貌应召入宫,始为才女,赐号武媚,时年14岁。649年,太宗死,入感业寺削发为尼。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,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,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。遂令武氏暗中蓄发,献给高宗,封为宸妃。翌年生是长子李弘,晋为昭仪。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,开始参与朝政,与高宗并称“二圣”。每当皇帝临朝,则天必“垂帘于后,政无大小,皆与闻之。天下大权,悉归中宫,黜陟杀生,决于其口,天子拱手而已”。

丽华梳妆

张丽华,歌妓出身,后为南朝陈后主妃,神采艳丽,聪慧强记, 所谓“人间有一言一事,辄先知之。”后主常抱置膝上,共商军国大事。国亡,与后主俱入井,隋军擒而斩之。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。其最大特点是发长七尺,光可鉴人,眉目如画。如此绝色,晨起对镜梳妆之姿,自是倾倒众生。

红玉击鼓

梁红玉(1102年-1135年),是中国宋朝抗金女英雄,韩世忠之妻。 原籍池州,宋徽宗崇宁元年出生于淮安一军户家庭。宣和二年(1120年),因与方腊作战不利,梁红玉父兄均获罪被杀,本人亦被贬为京口(今江苏镇江)营妓。 梁红玉幼习武艺,加之年轻貌美,与韩世忠相识之后,很快便获得其宠爱,结为夫妇。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年),苗傅发动叛乱扣留宋高宗,梁红玉诡称可劝韩世忠归降,骗过苗傅,出城搬取韩世忠前来平叛。因此功劳,被封为安国夫人。 1130年,助韩世忠邀击金兀术于黄天荡,亲自击鼓助阵,困其48天。后因韩世忠大意,致使兀术逃脱,梁红玉上表弹劾,一时轰动。后随韩世忠驻守楚州(今江苏淮安),1135年病逝,同韩世忠同葬苏州灵岩山。
门派:不明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8-8 14:03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
跟帖

萍姬针神

三国魏文帝曹丕所宠美人薛灵芸,常山人也。父名业,为乡亭长。母陈氏,随业舍于亭旁。居生穷贱,至夜每聚邻妇绩,以麻藁自照。灵芸年十七,容貌绝世。离别父母入宫,登车上路之时,用玉唾壶承泪,壶呈红色。及至京师,壶中泪凝如血。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“红泪”。灵芸妙於针工,虽处於深帷之内,不用灯烛之光,裁制立成,宫中称为针神。

洛神微步

出自三国时才子曹植的《洛神赋》,其中所谓洛神,一般认为是其兄曹丕的另一宠妃甄宓。曹植借洛神之名,抒发自己对甄宓的一怀相思。诗中有句如“休迅飞凫,飘忽若神,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。动无常则,若危若安。进止难期,若往若还。转眄流精,光润玉颜。含辞未吐,气若幽兰。华容婀娜,令我忘餐。”华美脱俗,千古流传。在金庸的另一著作《天龙八部》中,段誉用来逃命的绝技“凌波微步”亦来源于此。

绿珠坠楼

崇有妓曰绿珠,美而艳,善吹笛。孙秀使人求之,崇勃然曰:“绿珠吾所爱,不可得也!”秀怒,矫诏收崇。崇正宴于楼上,介士到门,崇谓绿珠曰:“我今为尔得罪!”绿珠泣曰:“当效死于君前。”因自投于楼下而死。后人杜牧有诗“日暮东风怨啼鸟,落花犹似堕楼人。”

红拂夜奔

出自杜光庭的《虬髯客传》,与隋末唐初李靖、虬髯客并称“风尘三侠”。李靖,深通兵法谋略,心怀大志,红拂女心甚慕之。深夜越宅相访,遂成秦晋之好。并马行走江湖。二人在旅途中偶遇虬髯客,彼此一见如故,肝胆相照。遂三骑并马而行,浪迹天涯。书中红拂夜奔一段极为精彩:公(李靖)归逆旅,其夜五更初,忽闻叩门而声低者,公起问焉。乃紫衣戴帽人,杖揭一囊。公问:“谁?”曰:“妾,杨家之红拂妓也。”公遽延入。脱衣去帽,乃十八九佳丽人也。素面华衣而拜。公惊答拜。曰:“妾侍杨司空久,阅天下之人多矣,无如公者。丝萝非独生,愿托乔木,故来奔耳。”公曰:“杨司空权重京师,如何?”曰:“彼尸居余气,不足畏也。诸妓知其无成,去者众矣。彼亦不甚逐也。计之详矣,幸无疑焉。”问其姓,曰:“张。”问伯仲之次,曰:“最长。”观其肌肤、仪状、言词、气性,真天人也。公不自意获之,愈喜愈惧,瞬息万虑不安,而窥户者无停履。数日,亦闻追访之声,意亦非峻,乃雄服乘马,排闼而去。将归太原。奇女子也。《天龙八部》中,段誉在曼陀山庄向王夫人大侃了一通山茶经,其中提到一品茶花即名风尘三侠,也是自此而来。据说一株山茶树上可开三色茶花,其中最大的紫色花朵,代指虬髯客 ,白色次之,代李靖,最小的红色山茶,代指红拂女。段誉到底是有些呆气,连赏花也总要吊吊书袋子,找找典故。

文姬归汉  

蔡文姬(一作昭姬),名琰,陈留圉(今河南杞县南)人,蔡邕女。她博学有才辩,通音律,擅辞文。可谓一代才女,然一生坎坷。文姬初嫁河东卫促道,夫亡,归母家。汉末大乱,为董卓部所虏,“没于匈奴左贤王,十二年,生二子”。文姬身在匈奴,心念故国。曹操念蔡邕无后,以金壁赎归,再嫁董祀。其名作《胡笳十八拍》即是归汉时所作,流传至今。

红线盗盒

红线,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,善弹阮,通经史,剑术超人,且有乘风驾云的半仙之体,嵩遣掌笺表,号曰内记室。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欲犯潞州,嵩忧心如焚。红线请命前往魏博侦探虚实。两地相隔虽远,但红线一夜之间便盗来田承嗣的枕边金盒。田承嗣知红线如取首级易如反掌,十分惊恐,乃罢干戈,亲往潞州与薛嵩修好,并求见红线。记得金庸《连城诀》一书后曾有数篇唐人传奇,并附有小注。其中一段大略是说唐人传奇中有三位奇女子均以“红”字为名,即红线(出自《红线传》)、红拂(出自《虬髯客》)和红绡(出自《昆仑奴》),而其中由以红线最奇,无论武功、人品都是上等之人物。金老先生对其评价可谓颇高。

木兰弯弓

这个不必说,自是出自《木兰辞》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,唐代大诗人杜牧登临木兰山,曾写下了《题木兰庙》:"弯弓征战作男儿,梦里曾经与画眉,几度思归还把酒,拂云堆上祝明妃。" 木兰是否是美女,已不可考,但如此巾帼不让须眉,其弯弓的英姿定是令人惊叹,至于是不是拥有一张漂亮的脸庞,已经不再重要了。此美女之说,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格上的“美”,而非色相。
门派:不明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8-8 14:06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
最后贴

班姬赋诗

班姬即指班婕妤,(前48?——前 6年),楼烦(今山西省宁武)人,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,班固和班超的姑母。少有才学,善诗赋,有美德。汉成帝时因才貌被选入宫,不久即被立为婕妤,赵飞燕姐妹得宠后,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,班婕妤恐日久见危,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。后于长信宫中作《团扇诗》词彩清新,情致哀怨,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,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,算得上是一代才女。只可惜于后宫中荒度一生,几乎变成了后人用来形容后宫失宠的典型代表,着实令人叹惋。

蛮腰纤纤

蛮腰纤纤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之妾小蛮的舞姿。《本事诗》曰:白尚书(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)姬人樊素善歌,妓人小蛮善舞,尝为诗曰:‘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’ 时白居易虽已近半百,但毕竟才情绝世。所谓才子佳人,算是一段风流佳话。

曹令割鼻

出自皇甫谧的《烈女传》,夏侯文宁之女名令女,嫁曹文叔为妻,曹家遭难, 文叔身故,且膝下无子。夏侯氏寡居在家,家人劝其改嫁。夏侯氏乃举刀割鼻,以示决心。所以,曹令与其说是美女,其实归为节烈女之列更为恰当。美女拳法中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一式,故事实在是太过血腥,又是束缚古代女子的封建说教,远不如其他招式来的诗意和隽永。只不过这一招在杨过对付达尔巴的时候确似乎是颇见成效,大概是因为达尔巴本就是个粗俗不通之人,太过婉约细腻的东西伤他不着,最需要这样的功夫来克他一克。

东施效颦

与“西子捧心”一样,这一式同出自于《庄子·天运》,不同之处在于后人以“西子捧心”谓美女之病态,愈增其妍,以“东施效颦”谓丑女不病强嚬,倍增其丑。这一招算是这套美女拳法里面最另类的一个了,原因无它,只因这一招的主人公非但不是美女,更是千古流传下来的丑女的典范。两个女子,同一个故事,境遇如此不同,一个艳名千古流传,另一个却成为了千古笑柄。但是,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对这二人的看法却是别有新意,“一代倾城逐浪花,吴宫空自忆儿家。效颦莫笑东村女,头白溪边尚浣纱”,很是值得玩味。

嫦娥窃药

月宫中的寂寞仙子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恒娥窃以奔月。怅然有丧,无以继之。”高诱注:“恒娥,羿妻;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未及服食之,恒娥盗食之,得仙,奔入月中为月精也。”  

古墓幽居

“美女拳法”最后一招的收式,姿势为右手支颐,左手轻轻挥出,轻声长叹,脸现寂寥之意。此招却是杨过所自创,林朝英固然不知,小龙女也是不会。杨过掌年学全了美女拳法之后,心想林朝英姿容德行,不输于古代美女,于是自行拟了这一招,虽说为抒写林朝英而作,举止神态却是模拟了师父小龙女。当日小龙女见到,只是微微一哂,自也不会跟着他去胡闹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书剑永恒MUD ( 闽ICP备14012032号|闽公网安备 35050202000162号 )

GMT+8, 2025-5-4 08:56 , Processed in 0.03886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